Search

【情緒勒索與被勒索的日子,還要過多久?】

那天,你的主任憂心告訴我:你們比以前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情緒勒索與被勒索的日子,還要過多久?】

那天,你的主任憂心告訴我:你們比以前更容易不開心,當不如己意時,就拿生命做要脅,逼師長順從。

那天,你的組長憂心告訴我:不只一個人,而是群體的不斷感染,一群人一起傷春悲秋,一群人一起陷入憂愁,甚至一群人一起不理智。

還有老師告訴我:當A要與B分手時,B就用生命威脅,A嚇得不知所措。

___

我這幾天一直在想:究竟是甚麼讓我們成為「勒索型人格」?

是小時候,我們也遇到大人用勒索的方式,告訴我們:「如果你不……,我就……。」「我這麼努力都是為了你,你應該……。」所以,我們有樣學樣,也成了一個勒索別人的人。

還是因為小時候,我們仗著大人對我們的愛,成了一個需索無度,只要別人不順我們的意,就變壞給他看的人。然後我們帶著寵愛與任性長大,越勒索強度越大,從為了買玩具,躺在地上不走;到索性冷戰、叛逆、裝病到底,甚至以死相逼?

原因到底是:我們其實只是不想自立自強,習慣脆弱依賴,又因為依賴不到,就變成一個控制型人格?又或者,因為總在「受害者情結」,讓我們更容易自卑自憐,習慣指責「都是別人的錯」,而忽略「自己教育自己」的責任?

究竟,哪一個原因造成你對別人的情緒勒索呢?那樣的你又得到了什麼呢?最終,你又希望你的人生往哪個方向走呢?

___

勒索與被勒索都是一種冤冤相報,也是一種不負責任。

對事情無可奈何,懶得好好溝通努力,於是用強大的情緒壓力,加諸在別人身上,以求一切照著自己的心意發展。那是耍賴。

被勒索的人很痛苦,他即使勉強順從,也絕不快樂;最終勒索的那一方,又會因為被勒索的那一方沒有表現「樂意」的樣子,施加更多情緒和要求,導致關係越來越糟!

例如:爸媽覺得孩子不夠貼心孝順,就用「我為你付出這麼多,你怎麼可以這麼不孝,或者你應該如何」來要求孩子,最終孩子即使做出相應的行動,但因為出發點和溝通方式不對,絕對是壓抑不快;這時爸媽看到孩子的反應更是暴跳如雷,變本加厲的人情攻勢,導致孩子乾脆做都不做,或者雙方氣氛更僵。

人際關係也是,到了不得不結束的時候,不甘被分手的那一方甚至以生命要脅,最終即使對方因為害怕而妥協,但也不是真心誠意,而且彼此折磨!

不是真心誠意,有什麼意義呢?

勉強獲得的只讓人更沒安全感,更沒自信,最終還是會走向破滅。不如一開始就灑脫一點,盡我所能,但順其自然就好。

爸媽對孩子的愛只要願意有耐心、持續努力,最終都能變成良善循環。人與人的交往,只要彼此合拍,自然就能長長久久。

那些無法繼續進行的一定都有原因,與其勒索,不如用心找出原因解決,解決得了自然就順利,解決不了的就當緣分不足,各自祝福,轉身才有新風景。

___

所以,我親愛的孩子:

勒索別人就範是可惜的,也是危險的。

每個不順利的背後都有個要跨過的坎,越大的難關都包裝相對豐盛的禮物,把主導權回歸自己,而非要求別人。改變思路,才能改變人生。

如果你認為問題在別人,那你就永遠只想控制對方,搞得自己也很痛苦尷尬;如果你認為問題在自己,那你將會想出辦法並且成長,試著在困難出現時去學習新知識,讓自己變得更聰明。如果願意先謙虛反省自己,就一定能找到盲點解決。

不願如此,只用勒索的方式要脅,就像小孩不斷躺在地上要糖吃,最終,依然是沒有能力的小孩。

可是,這世界誰會一直順從你的勒索呢?

你的爸媽、師長可以順從你一時,但最終進到社會,沒有人需要為你買單,該解決的問題沒有解決,剛晉級的關卡沒有晉級,沒有學到怎麼調整人際關係的,就變得邊緣,沒有努力克服自己的問題,就變得依賴軟爛。

人終究是自己為自己買單,當我們夠強大就可以跳脫被勒索,當我們明白可以靠自己獲得一切,就不需勒索別人。

改變都從模仿開始。

如果真的對現況無解?就去找一個可以隨時參考的標竿,在痛苦不堪時,默默盯著他學習。

人際關係差,就在班上找一到三個人緣最好的同學,觀察他們如何與人應對;不知如何改變現在的生活,就找一個理想的模範,天天follow他怎麼想、怎麼做、怎麼面對困難。

勒索與被勒索都是出於控制欲,但這世界沒有任何一個人或事可以完全被控制,我們唯一可以做的,永遠只有讓自己變好,以便在情況不如意時,還有很多很多的「選擇權」。

跳出勒索與被勒索的框架,才能真正帥起來!改變思考和行動,才能活得帥氣性感!

#歡迎分享
#我們可以不用冤冤相報
#你可以把難關視為一個機會_而非一個難題
———
每個成功學生的背後,都有一個人生導師。

我是嘉嘉,我陪你更強!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